在某些方面,裝配式建筑超越了國界。譬如,一些建筑商、承包商和設計師都在世界范圍內接項目,傳播他們喜歡的理念、技術和方法。
美國:讓住宅更容易買得起
在美國,除了在紐約曼哈頓這樣寸土寸金的地塊建造過高層住宅外,人們就很少看到高層住宅了。
1998年5月4日,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指示發起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目的是徹底改善美國的住宅質量,提高成本效率、耐久性、安全性和抵抗天災的能力。
1999財政年度美國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的工作計劃是“在下一個10年期間,合營企業要集中力量去探討和創新住宅部件的設計和生產方法,減少50%的時間,必須邁向質量技術市場。”有了這些技術,就可以生產出買得起又有魅力的住宅。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合營企業項目的合伙人中有大的住宅建造商、產品和材料供應商以及正在研究和開發住宅產業新技術的學術研究機構。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及其合作伙伴已經列出了150個以上截然不同的技術,類似創新已經進行了現場評估,并成為國家示范。
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技術開發得到了聯邦基金的資助和撥款,積極研究新的和更好的方式去解決現有住宅問題。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PATH)還承擔著整修現有住宅的任務,通過增加絕緣材料和嵌縫來增強住宅的越冬御寒性能,幫助提升許多住宅的能效。值得注意的是,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把一套新住宅每月的維護費用減少20%,而不是總成本減少20%。由此可見,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的目的是想讓住宅的長期負擔費用最佳化。政府為貸款申請人提供很高的負債收入比擔保,把它作為一個非技術性措施,使得住宅更容易買得起。
每個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項目的目標都分解成一個詳盡的組織圖表。這些圖表描述了需要在下一個新的10年里達到的目標或行動。1999年4月,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進度報告陳述:計劃中的每個活動都是瞄準所接觸的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工作任務和住宅先進技術合股企業項目總目標。
日本:約0.5%的營業額用于研究
日本建筑產業供養著巨大的產品研究與開發部門,六個最大的國內建筑公司需要依照法律投入大約0.5%的營業額到研究與開發上。這六家公司每家每年的凈銷售額都有幾十億美金,因而擁有相當可觀的研究費用。他們除了要履行法律要求外,為了領先于競爭對手,他們還會拿出額外的資金,供養著巨大的研究與開發部門。企業努力加上政府基金協會,使得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研究基地。
日本在裝配式住宅建造產業方面有幾個明顯特征:
一是市場結構和注意力放在為擁有私人土地的消費者提供定制住宅方面。
二是房屋的性質是一個產品。
三是新建建筑有優勢,但缺乏發達的二手住宅市場。
四是由政府和產業形成一個獨特的創新框架,包括監管以及研究、開發中的公共和私人投資都集中在生產方法和客戶需求上。
五是以產業化的概念為手段,讓客戶選擇,保證建筑質量以及靈活的現場施工,而不是簡單、一味地降低成本。
六是堅定地承諾開發建造過程的電子數據模型,把建筑物作為產品使用,這將導致數據的集成,并且讓相關人員都參與進來。
七是自愿交流思想,有助于作為一個整體部門來發展。
日本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連接大阪與京都的450公里長的走廊內,這意味著目標居住區域是清楚且可控的,住宅通常都是小而精的。日本最知名的六家建筑公司占據了全國的裝配式住宅75%的份額。在日本,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地震,并且影響著他們的住宅設計。
日本有很多房屋的建造仍然是在現場完成的,例如,幾乎所有的內部和外部裝修(除了單元式浴室和廚房案例以外)以及給排水和電氣工作等,都是在單元安裝好之后在現場完成的。
在住宅產業,日本的戰略是變建筑過程為制造過程。不管日本的政府還是社團,都參與了先進的建筑制造和科技創新,許多日本的住宅都是梁柱結構,或木骨架墻,在工廠里建造樓層模塊,再運到現場組裝和豎立。然而,幾個新型住宅建筑創新都利用了制造業的產品技術。
法國: 全境停止建造高層住宅
二戰結束后,為了快速解決住房問題,法國政府曾經試著在巴黎地區建造了一些高層公寓,但很快就發現存在著很多社會問題,因而立即剎車,在法國全境停止建造高層住宅。
加拿大:組織研究教育設備計劃
1965年,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就開始為學校建筑開發執行一種規范系統。1961年在加拿大貫徹學校組件系統開發計劃,加拿大組織研究了教育設備計劃,以“改善學校質量,減少規劃和建造學校所需的時間和成本”。
開放型系統方法要求,廠商負責研究與開發建筑系統的子系統部件,客戶負責為這些子系統提供詳細的規格要求、性能評估、(系統)相互之間的兼容性。開放型系統方法主要的優點是不同地區,采用不同技術的各種各樣的制造商都能滿足不同子系統提出來的規格要求。因為尺寸配合和性能要求具有共同的規格要求,所以就可以把不同的制造商設計的子系統集成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丹麥:政府為發展建立框架
為了建立適合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基本原理,大約在1960年,丹麥的建筑部門和政府各方之間就開始了合作。這個政策現在稱為丹麥的開放型系統方法。
丹麥開放型系統方法的基本觀點就是為工廠制造,乃至那些可以組合到各種獨立建筑項目里的建筑部件創造一個開放的市場。依照這個基本政策方針,政府的任務就是為發展建立框架,而建筑業自身則要進行必要的技術創新。
政府分擔的任務包括確定全國統一的性能要求建筑規范;為了第一個五年的發展,確定一個長期計劃,要求所有接受資助的住宅都要依照一套模塊化原理和標準來規劃,保證采用模塊化尺寸的獨特的制造建筑部件。作為合作努力的成就結果,丹麥建筑產業的能力不到10年就翻了三番。
現狀:裝配式建筑應“百花齊放”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在全面展開住房制度改革的同時,開發出一套全球獨一無二的“現澆混凝土剪力墻高層和超高層住宅體系”。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不論是“北上廣深”,還是偏遠小鎮,只要是房地產商開發的住宅項目,基本都是采用“現澆混凝土剪力墻”住宅體系來建造高層和超高層住宅。
與此同時,我國預先澆筑混凝土行業經歷了停滯期,一些地區甚至勒令禁用預先澆筑混凝土結構,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我國預先澆筑混凝土行業幾乎銷聲匿跡。
筆者認為,應改變現澆混凝土建筑一統天下的局面,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建筑材料、建筑結構(鋼結構、木結構等)、建造方法都要參與進來。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要改變中國人千篇一律的居住模式。
不論是香港,還是深圳,都只是一座城市,它能否成為中國大陸所有城市的住區規劃和住宅設計樣板呢?當然是只能借鑒,不能原樣照抄。
要想改變中國人現在的居住模式,難度很大。但如果不改變居住模式,那么其他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造方法都很難順利進入中國建筑市場。
現在看來,隨著京津冀、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的新一輪重塑,城市群和灣區經濟有望成為中國經濟再出發的新動力。如果能夠把縣域經濟競爭模式放大成城市群和灣區經濟競爭模式,就有可能改變目前中國這種高層甚至超高層的高密度居住模式。
(中國建設報)